2023-08-01 15:59
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
7月27日上午,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曙光村雨过天晴,趁着阳光正好,陈联兵、赵维强赶紧和两位村干部沿着流经村子的白石沟迈步向上,视察河道管护情况,确保汛期安全。“汛期临近,我们村处于山脚下,存在山洪风险,丝毫马虎不得。”曙光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联兵说,这条沟渠山路,他们已经走了无数遍。
陈联兵、赵维强是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以下简称“川投集团”)派驻曙光村的驻村干部。站在山上,看着曙光村满山郁郁葱葱的枇杷树,两人感慨万千,这是曙光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川投集团持续派驻干部,定点帮扶曙光村,陈联兵、赵维强他们已是第三批。
今年,自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川投集团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与定点帮扶工作相结合,联合定点帮扶的曙光村深入开展同学共研、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千方百计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携手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枇杷基地、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农村、移风易俗……如今的曙光村正上演一场“山乡巨变”的故事。
山乡巨变
枇杷树上结出致富增收“金果果”
来到曙光村,村口路旁“花溪曙光”的巨大石雕非常醒目,沿着宽阔的通村公路深入乡村,绿树萦绕间,花园式景观、典雅干净的民宿、错落有致的果蔬农地随处可见。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
村里半山腰处,村民杨玉林正在为他的枇杷树修枝,趁着当天天气好,他准备把最后几棵树修完,对于家乡的巨变,他感触颇深。杨玉林此前一直在外打工,但背井离乡的生活让他一直想回到家乡工作。
近年来,看到家乡在川投集团的引领下开始大力发展枇杷产业,并实行了一系列帮扶举措后,今年初,杨玉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曙光村,种植了8亩枇杷,今年产值达到8万元。“这在以前是完全想象不到的,枇杷现在就是我们村的‘金果果’。”杨玉林笑着说。
杨玉林并非个例,在川投集团的鼓励和支持下,曙光村将现有成片土地以基地的形式进行管理,实行“群众栽种—村两委验收—川投集团专项资金扶持”的帮扶举措,这种“先种后奖”方式,彻底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动力,改变了过去发展产业干部喊、群众看、空对空的尴尬局面,使产业发展之路得以行稳致远。
“这两年,我们引导村民进行大五星枇杷种植500余亩,其中有200亩丰果林(已产果),今年产量15万斤,销售收入达110万元。”陈联兵说,在全部达到丰产年后,该项产业每年将为村民带来近300万元直接收益,将有近200户、近600名村民直接、间接受惠该项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中,防止返贫工作是重中之重。对此,川投集团驻村干部持续发力,通过介绍务工、鼓励发展种养殖、开发公益岗位、申请“家庭奋进计划”奖补等综合帮扶措施,保证了全村412户1096人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的现象,截至2022年底,脱贫户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5050元,年均增长率接近20%。
主题教育
推动定点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近也在整理交接资料,我们的任期快到了。”看着待了两年的曙光村,陈联兵、赵维强的不舍展露无遗,虽然驻村干部在轮换,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仍在继续,曙光村的向好发展始终未曾改变。
2015年,川投集团作为第一批省直单位,开始定点帮扶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此后连续四年获得省级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今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川投集团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与定点帮扶工作相结合,帮扶曙光村,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携手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川投集团联合曙光村举办“乡村振兴,幸福曙光”消费帮扶专场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今年6月,川投集团联合曙光村举办了一场名为“乡村振兴,幸福曙光”的消费帮扶专场活动,集中采购曙光村枇杷等农副产品千余份、总金额近7万元。
此外,针对曙光枇杷“口碑好,但产量少、价格低”的问题,川投集团制定枇杷产业五年帮扶计划,探索通过种植奖补、品牌打造等形式,持续为曙光村枇杷种植扩容提质。如今,曙光村枇杷种植面积已从2021年的250余亩增加至500亩,累计帮助农户销售枇杷万余斤,户均增收2000多元。
针对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川投集团坚持“回头看、持续帮”,两名驻村帮扶干部通过入户排查走访,将村内6户因病造成困难的群众按程序纳入监测范围,并向集团申请帮扶资金设立“生态公益岗位”,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样既解决了困难,也激发了共建热情。
“接下来,川投集团将持续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将其中蕴含的战略思维、为民情怀、问题导向和务实作风运用到定点帮扶各方面。”川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将结合主题教育开展送党课进乡村、“爱心助学”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振兴”帮扶力度,结合帮扶地实际,坚持点面结合、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以乡村振兴工作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果。